im体育&电子足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正文
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2022)
发布时间:2022-06-13   作者:   浏览量:

一、专业简介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213T)是教育部为了全力推进强国战略和智能战略而重点培育的“新工科”专业,是在新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新兴科技的助推下,集计算机、互联网、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精华技术于一身的融合性学科,也是当前和未来支撑各个主流行业的引领性重点专业。

im体育&电子足球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学校充分发挥地处中国唯一科技城的区位优势,整合本领域内优质资源,依托学校已有的四川省本科特色专业和四川省本科应用型示范专业等金牌专业基础上,倾力打造的在西南地区同类院校中最具竞争力专业之一。

本专业建有全校最大的智能生产线实训中心,包括数字媒体设计实训室、工业4.0应用实训系统、大数据技术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5G通信实训室、工业机器人使用与维护实验室、模块化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室、3D打印实训室、仿真设计实验室等先进的专业实验实训室,资产总额3200万元。

修业年限: 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内外智能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前沿信息化技术对传统领域实现智能化改造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具备智能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及研究和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科学、工程以及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发展潜力。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胜任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高素质骨干及领军人才。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团队由四川省教学成果获得者领衔,拥有学校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各类型教师。目前共有专业领域教师26人,校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3个,其中:

博士、硕士以上教师占比95%以上;

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人员占比46%以上;

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与一线企业工作经验、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占比82%以上;

同时长期聘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电网、长虹、九洲等中央与省属国企知名专家融入教学与就业环节,打造出一支区域内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了近20项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科技厅教学科研项目,还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长虹集团、九洲集团、京东方集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丰厚的教学科研成果。

四、实习与就业

(一)实习单位

本专业处于中国唯一国家级科技城和成渝经济圈中心点,拥有卓越的地理位置,背靠全球顶级科技资源,与国家大型科研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建立了全方位紧密的科研与实践合作,将人才发展充分融入国防尖端科技体系中。与华为、苹果、小米、宁德时代等产业链成员企业结成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实现长三角、珠三角、绵阳三地联动,直接深入高科技产业一线,将教学实践、实习就业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全局规划与实施,使学生真正成才。

同时,本专业与国家政府机构、西门子等企业合作,助力学生取得高含金量的各类资格证书:智能制造工程师证、各类软件工程师证、电气工程师证、自动化工程师证、机械工程师证、质量体系工程师证、各类测试工程师证、系统工程师证等。

(二)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适应性强,就业面宽广,能够在公共政务、工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从事设计类、管理类、运维类等工作,典型就业岗位包括政府部门科技行政岗、国家科研单位科研技术岗、国有企业研发设计岗等,毕业后5-10年,本专业毕业生多成为就业单位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

(三)就业典型

1)周胜任,男,2020年6月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某研究单位工作。周胜任在校期间,参加了无人机、智能小车、电子设计等多个科技社团,并担任了航模队队长,获得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在单位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和圆满完成了多项重要科研任务,已成为单位主要技术骨干。

2)倪旭东,男,2018年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与传感器相关的工作。短短几年,参与的研发的声发射传感器已经运用于工程当中;参与研发的低频传感器已经取得成功,进入生产;参与研发的增益电荷头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进入实验阶段,使电荷头产品迈入国产化阶段。

(四)学业深造

学业优秀的学生可申请赴德国等发达国家继续学习深造和报考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毕业生相继考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考研上线率、录取率均具全校前茅。

五、学科竞赛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2)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成立大赛组织委员会,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举办的全国理工科重要课外竞赛活动之一。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要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机械设计和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是以智能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机械类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同时得到了教育厅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受到了省内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六、学生活动

本专业建有与学科相关的多个科技与兴趣社团组织,包括“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社团”、“数字设计社团”、“电子设计工作室”、“智能小车工作室”、“智能控制技术工作室”等,促进学生课外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参加社团的学生中,毕业后考研上线、考入行政事业单位、进入国有企业等比例超过80%,社团对学生专业知识、个人特长等方面的锻炼卓有成效。

XML 地图